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财政厅联合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为推动高质量就业注入了新动力。这一方案不仅明确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还通过精准施策和多方联动,力求实现技能培训与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从2025年至2027年底,该方案将针对农村牧区转移就业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数据显示,到2027年底,全区计划完成40万人次的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确保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左右。这些目标的设定并非空谈,而是基于对当前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深刻洞察。例如,近年来,尽管部分地区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情况,但高端技术岗位却长期处于“招工难”的状态。以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为例,据相关统计,全国范围内该领域高技能人才缺口已超过100万人。因此,内蒙古此举正是为了填补类似的技术空白,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
为达成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通过扫码调查、“就业内蒙古”网站以及“蒙速聘”线上就业服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培训就业需求,形成动态清单。这种数据驱动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培训模式中的盲目性问题,使培训内容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其次,吸纳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等机构参与培训行动,并建立定期更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目录,从而保证培训资源的丰富性和专业性。此外,方案还强调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这不仅是对现有培训机制的优化升级,更是对劳动者从技能提升到实际就业全过程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特别关注地方特色培训品牌的培育与发展。例如,结合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打造如草原生态旅游服务、清洁能源开发运维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培训品牌。这类品牌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外地人才回流或流入,进一步缓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与此同时,方案还致力于构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鼓励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完善体现技能价值的工资分配制度,让技能人才真正感受到成长空间与薪酬回报的双重保障。以某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例,其内部实施的“技能等级晋升+绩效奖励”制度,使得员工平均月薪提升了近30%,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
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实施方案》不仅是一份政策文件,更是一次系统性的人才培养工程。它通过对技能培训的全方位布局,既满足了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也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在未来的三年里,随着方案逐步落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因技能提升而改变命运,真正实现“技能照亮前程”的美好愿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韩城新闻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