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谁能想到,曾以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狂揽流量的小米 SU7 Ultra,竟被一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拉下神坛。近400 名车主在维权群里集体喊出 “退车”,这场原本只在论坛发酵的质疑,瞬间引起社会的关注。说好的 “航天级碳纤维材质”,到手却被扒出是 “碳纤维纹路贴膜”,这波操作,像不像给爱车披上皇帝的新衣?
事情的导火索,是有较真的车主用专业设备检测舱盖材质,结果发现所谓的 “碳纤维” 根本不含碳纤维成分,所谓的 “双风道” 设计也存在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的情况。要知道,小米 SU7 Ultra 从发布起就自带 “科技光环”,雷军站台时那句 “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还言犹在耳,如今却被打脸打得啪啪响。有网友毒舌吐槽:“雷军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结果是把贴膜当碳纤维卖,这和拿康帅傅冒充康师傅有啥区别?”
这场风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势力造车的集体焦虑。在特斯拉、蔚来、理想等老牌选手厮杀正酣时,小米想要后来居上,只能靠 “黑科技”“高端材质” 这些噱头吸引眼球。但过度营销的后果,就是把消费者的期待值拉到天上,产品却掉在地上。
有分析认为,新势力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常常陷入‘先画饼后填坑’的怪圈,可消费者不是傻子,材质造假这种事,就像往火锅里掺地沟油,一次失信,再难翻身。
更有意思的是,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小米官方发布致歉声明,对于挖孔相关争议,称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的锁单用户,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但未提及是否可以退车。
然而,这种态度,反而让舆论进一步发酵。有维权车主愤怒表示:“我们不是无理取闹,花几十万买车,结果买到的是‘概念车’,这谁能接受?” 还有网友翻出小米过往的宣传案例,质疑这并非偶然失误,而是 “营销基因里的老毛病”。
在这场信任危机中,小米面临的不仅是几百名车主的退车诉求,更是品牌口碑的严重考验。要知道,汽车不同于手机,消费者买车往往倾注了大量心血,虚假宣传伤害的不仅是钱包,更是对品牌的情感寄托。
当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变成 “年轻人的第一次维权”,小米该如何收场?是继续打太极,还是拿出诚意解决问题?这场闹剧的结局,不仅关乎小米 SU7 Ultra 的未来,更给所有新势力车企敲响了警钟:靠忽悠能赢一时,靠实力才能笑到最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