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不断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其中AI Agent(智能体)作为新兴概念,正在引发广泛关注。近日,曾经“一码难求”的AI Agent平台Manus全面开放注册,并为新用户提供每日300积分及一次性1000积分的福利。为了验证其实际性能,本文通过两个真实任务对比测试了Manus与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的代表产品ChatGPT。
在第一个任务中,要求下载一段演讲视频、提取MP3音频、转写成文字并生成PDF和PPT文件。Manus的表现可谓一场“系统工程之旅”。它尝试安装多种工具,如BBDown、you-get、FFmpeg等,过程中不断回显技术日志,甚至因环境异常重置沙箱重新开始。然而,语音识别模块Whisper多次安装失败,导致任务耗时过长。最终,Manus仅输出了MP3音频并嵌入自动生成的网页中部署上线,整个过程耗时约一小时且消耗1000积分。相比之下,ChatGPT明确表示无法完成视频下载与转换,但能在一分钟内生成400字摘要,提供详尽大纲与PPT结构设计,并迅速生成可下载的PDF和PPT文件。这种高效的内容提炼能力使其更适合快速摘要场景。
第二个任务是制定一份东京三日自由行计划,包括行程表、公共交通路线费用计算以及拉面店午餐预订。Manus花费20多分钟逐项采集数据,最终输出了一份包含详细行程、景点地址、营业时间及交通费用估算的markdown文档。但由于大部分热门拉面店不接受线上预订,Manus只能建议用户提前前往或做好排队准备。尽管任务完成度较高,但内容结构略显“流水账”,等待时间冗长,且积分消耗惊人——两次任务便耗尽初始积分。而ChatGPT则快速生成了排版美观、结构自然的旅行建议,不仅提供了顺序清晰的行程安排,还列出了各拉面店的预约平台链接,整体过程高效连贯。
从这两个任务来看,Manus更像一个“自动执行型AI”,试图串联工具链实现复杂流程,例如网页抓取、工具调用、文件部署等。它的优势在于能主动完成跨步骤的任务,但执行过程冗长、稳定性不足、智能应变能力较弱,算力资源消耗也偏高。而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则擅长理解模糊需求,快速提供结构清晰、表达得体的内容方案,算力资源消耗较少。
尽管目前Manus这类AI Agent平台存在诸多不足,但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AI不仅可以“说话”,还能主动执行任务、与工具链互动的可能性。如果未来能够将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的智能交互与AI Agent的流程执行能力相结合,或许才能真正打造出用户所需的“全能AI”。当前的AI Agent更像是热情但略显笨拙的技术实习生,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红商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