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工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近日,工信部召开座谈会,聚焦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方向和政策建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制造业基础能力的高度重视,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径。
当前,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但高端市场仍被国外品牌占据较大份额。这种结构性矛盾反映出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稳定性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座谈会上,李乐成部长强调要通过自主创新补齐短板,并提出“化点成珠、串珠成链”的发展理念,旨在将分散的技术突破整合为系统性优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避免“内卷式”竞争和同质化发展是此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近年来,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盲目追求低价策略或重复投资类似项目,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行业整体效益下降。例如,在某些低端机床领域,恶性价格战使利润率降至不足5%。针对这一现象,工信部明确指出应强化场景牵引,鼓励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通过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此外,会议还特别提到开放融合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封闭式发展难以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以德国为例,其工业母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成功开拓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市场。这启示我们,只有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服务模式,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比如,某国内龙头企业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加工精度,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赢得了更多海外订单。
总之,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多方联动。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我国有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而这一切的前提,正是坚持自主创新、避免无序竞争以及拥抱开放合作。正如李乐成部长所言,锚定目标、坚定信心,才能真正让工业母机成为支撑中国制造迈向高端的核心力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财经库,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