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之际,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最新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19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他接受科技分析师本·汤普森专访时明确表示,美国推行的人工智能限制令“对美国来说是完全错误的”。这一观点不仅反映了技术巨头对政策限制的担忧,也揭示了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的复杂性。
黄仁勋指出,限制令的目标是确保美国保持领先,但目前的规定却可能适得其反。“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中国人,你无法阻止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他以DeepSeek为例,强调中国在该领域的实力不容忽视。同时,他也提到,包括Anthropic、OpenAI和谷歌DeepMind在内的顶尖公司中,都有大量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已超越国界,成为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过程。
从商业逻辑来看,黄仁勋进一步分析了限制令对美国企业的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个计算平台,而平台越大,能力越强,开发者基数也会随之扩大。这种良性循环将促进产品销售和技术普及,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其中。然而,如果美国选择退出拥有全球50%开发者的中国市场,无异于放弃一个巨大的增长机会。他用数据佐证了这一点:中国市场每年约有500亿美元规模,相当于波音公司的体量。失去这个市场意味着英伟达不仅要承受55亿美元的库存减值损失,还要放弃1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以及与之相关的利润和生态系统建设。
此外,芯片管制问题同样成为英伟达面临的长期挑战。针对H20芯片的禁令,黄仁勋坦言,这是该公司对Hopper架构所能采取的最严格限制,“我们已经削减到几乎没有可再削减的地步”。尽管如此,他依然批评那些认为通过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就能遏制其技术发展的观点为“非常无知”。在他看来,中国的技术进步不会因单一产品的限制而停滞,相反,限制只会促使本土企业加速自主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并未因外部压力而放缓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近日,关于其将在上海设立新办公空间的消息得到了官方确认。英伟达表示,这是其“在中国持续深耕的努力”,同时也重申将遵守当前的出口管制规定,不会将核心IP或设计发送至中国进行修改。
黄仁勋的发言凸显了一个重要事实: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已形成深度交织的网络。任何试图通过简单限制来分割这一网络的行为,都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不损害自身产业竞争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一次重新定义自身角色、推动技术创新的契机。在全球科技版图重塑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具前瞻性的策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山西新闻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