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3日报道,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完成了一次备受瞩目的实战演练——从水下发射“口径”巡航导弹,精准命中600多公里外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奇扎靶场目标。北方舰队通报称,导弹所有飞行参数均符合预期,验证了潜艇与武器系统的无缝配合。
这艘885M型“白蜡树-M”级核潜艇的亮相,绝非偶然。自2015年开工建造以来,它就被视为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水下王牌”。其最大特点是能悄无声息地潜航至敌方近海,无需浮出水面即可发射导弹,堪称“深海刺客”。此次试射的“口径”导弹更是俄军近年来力推的“明星武器”,既能打击陆地目标,又能反舰,射程覆盖中远程,被西方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威胁。
有分析认为,俄方此次高调展示潜艇战力,背后有三重考量。
首先,北极战略加速推进。北极冰层下的航道和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俄海军近年频繁在此区域演练潜艇破冰上浮、导弹发射等课目,旨在巩固“北极主权”。“阿尔汉格尔斯克”号的部署,直接强化了俄军对北大西洋至北极航线的控制力。
其次,回应北约东扩压力。美国近年将俄亥俄级核潜艇改装为“战斧导弹武库舰”,每艘可携带154枚巡航导弹。俄罗斯则通过升级“白蜡树-M”级潜艇并配备“口径”导弹,以“非对称手段”抗衡北约海上优势,甚至宣称“一艘潜艇可瘫痪一支航母编队”。
最后,验证新一代武器系统。俄军计划在2027年前列装射程达4500公里的“口径-M”导弹,此次试射或是为更远距离打击做技术铺垫。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指出,“口径”系列导弹的迭代,使俄海军具备了“从安全距离外发动致命一击”的能力,这对缺乏全球反导体系的北约国家构成巨大威慑。
与水面舰艇相比,核潜艇的隐蔽性让其成为“最危险的对手”。“阿尔汉格尔斯克”号这类新型潜艇可长时间潜伏在北极冰层下,利用复杂声学环境规避探测。一旦接到指令,即可从敌方反潜网薄弱处发动突袭。俄媒曾模拟:若该艇潜伏在挪威海,其“口径”导弹足以覆盖英国全境;若深入北大西洋,美国东海岸也将进入射程。
不过,西方军事观察家质疑其实际效能。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俄潜艇部队规模有限,且过度依赖少数高端装备,“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更多是“政治象征”,意在向国内展示“强军成果”,对外则制造心理压力。
这场试射也暴露了现代海战的演变趋势。随着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潜航器等技术的发展,潜艇的“猎杀游戏”已从冷战时期的“猫鼠对峙”升级为“超视距打击”。俄海军总司令叶夫梅诺夫透露,下一步将为潜艇配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这种速度超8倍音速的武器可轻松突破现有防空系统,真正实现“发现即摧毁”。
对普通民众而言,深海下的导弹发射似乎遥不可及,但其战略涟漪正悄然扩散。当北约舰队在波罗的海举行联合军演时,俄潜艇的每一次潜航、每一枚导弹的试射,都在重新划定大国博弈的“水下边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