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5月21日晚,理想汽车高调公布了首款纯电SUV车型i8的续航和能耗数据,宣称其百公里电耗最低仅13.4度,CLTC工况下最长续航可达720公里。然而,这份看似亮眼的数据却迅速引发争议,甚至被网友调侃为“数学题做出来的电耗”。
原来,理想的海报中提到的“13.4度/百公里”并非行业通用的实测公告值,而是用电池容量(90.1度)除以标称续航(670公里)计算得出的理论值。这一操作被博主“小特叔叔”踢爆,直指“这就像用油箱容量除以续航里程算油耗,实际开车时空调、大屏、音响都不用吗?”更有博主直言,理想此举是“继驱动电耗之后,又一次偷换概念”,把消费者当成了“数学小白”。
面对舆论压力,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张骁紧急回应,承认宣传方式存在问题,并更新了数据:两款车型的实际电耗应为14.6度和14.8度。虽然官方态度诚恳,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有网友吐槽:“车企总在文字游戏里找卖点,买车的还得自学物理和统计学?”
业内人士分析,理想此次“翻车”暴露了新能源车宣传中的两大顽疾。一是“选择性展示数据”。车企常将驱动电耗(仅计算车辆行驶耗电)与综合电耗(包含空调、娱乐系统等)混为一谈。例如,此前理想MEGA宣传的“驱动电耗”仅为13.6度,但实际综合电耗可能高出30%。这种“报喜不报忧”的话术,让消费者误以为电耗极低,实际使用时却遭遇续航“腰斩”。
二是“测试标准不透明”。CLTC工况本身被诟病“过于理想化”,与实际驾驶场景差异较大。此次理想直接套用理论计算值,更被质疑是“美化数据”。一位新能源车主直言:“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谁家车能跑出CLTC标称的续航?车企敢不敢公布真实路测结果?”
汽车媒体人“电驹哥”指出,类似争议已非首次,新能源车的技术复杂性让消费者更容易被误导。“车企总爱发明新名词,驱动电耗、计算电耗……普通用户哪分得清?”他建议,行业应统一标准,强制公布综合电耗,并注明测试条件。
这场电耗争议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当车主需要带着计算器研究宣传海报,当冬天实际续航打五折成为常态,车企与其在数字上绞尽脑汁,不如老老实实把测试场景、用车条件说清楚。毕竟再漂亮的实验室数据,也比不上车主真实口碑更有说服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