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芯片领域,英伟达一直是全球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然而,面对美国政府推行的人工智能限制令和芯片管制政策,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并对相关政策的后果提出了深刻警告。
黄仁勋认为,美国当前的限制策略不仅无法有效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反而可能削弱美国自身的竞争力。他指出,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一庞大的人才基础决定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以DeepSeek为例,这款由中国团队参与开发的产品已展现出世界级水准。忽视这一点,不仅是对现实的误解,更是对自身信心的严重缺失。
黄仁勋进一步强调,竞争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通过竞争来激发创新潜能。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华为等公司以及众多顶尖科研人员都是全球范围内的佼佼者。他认为,如果美国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就等于放弃了与全球一半开发者合作的机会,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
从人工智能的运作机制来看,计算平台的规模越大,其能力越强,吸引的开发者也越多。这种正向循环会进一步巩固领先者的市场地位。因此,限制令不仅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被进一步压缩。
在芯片管制方面,英伟达同样面临严峻挑战。黄仁勋坦言,针对H20芯片的禁令已经是该公司所能接受的最严格限制,再进一步削减几乎不可能。为此,英伟达不得不计提55亿美元的库存减值损失,并放弃1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他将中国市场比作波音公司的规模,每年约有500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失去这一市场,意味着英伟达不仅要放弃巨额利润,还会失去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建设机会。
黄仁勋直言,任何希望通过禁止向中国出口H20芯片来切断其人工智能发展能力的想法都是“无知”的。他解释道,即使没有高端芯片的支持,中国仍可通过自主研发或其他替代方案实现技术突破。事实上,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诸多限制,英伟达仍决定在上海设立新的办公空间,以深化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这一举措表明,英伟达并未因政策压力而完全退出中国市场,而是试图在合规前提下继续拓展业务。同时,黄仁勋也重申,公司将严格遵守出口管制规定,不会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转移至中国进行修改。
此次专访不仅揭示了英伟达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思考,也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技术壁垒或许能在短期内延缓对手的步伐,但长远来看,开放合作才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正如黄仁勋所言,真正的竞争不是封锁,而是如何在公平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西新闻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