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请回答2035 | 陈润生:“完美人类”会诞生吗?

人类基因密码能否完全破译?

“完美人类”是否将成为现实?

科学能否突破寿命极限?

97%的基因暗物质隐藏着哪些疾病治愈密码?

84岁高龄,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用基因、大数据持续探索生命奥秘。本期《大象会客厅》“院士请回答2035”系列访谈,对话我国最早研究生物信息学、曾参与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

基因不是决定长寿的唯一因素

基因、环境、行为、情绪……

保持平衡共同决定寿命和健康

【任炜】

您84岁,现在还常年从事一线的科研领域,保持这么好的状态跟您的基因有关吗?

【陈润生】

跟基因有关,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比方还有环境,空气清新,你吃的食物里面没有各种污染,这是环境。 当然最主要的一个人更有主动权的,就在于你的习惯,你的行为和你的情绪。有些人很乐观,很豁达,豁达也很重要。所以我的理念就是维持一个平衡状态,让这个复杂系统能够保持稳定,我们可以期待你的免疫系统,你的寿命还有很大地被你所调控的余地。

精准医学时代实现从诊断治疗

到由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范式的变化

精准医学有望帮助人类实现更长的健康寿命

【任炜】二十多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了人类基因测序,您觉得这项工程对世界改变最大的是什么呢?

【陈润生】我们破译了遗传密码,就意味着在最底层、在分子水平上,我们对生命就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包括我们的严重疾病,包括肿瘤,包括心脑血管病,包括代谢疾病,由于遗传密码破译,慢慢都知道了,也才出现了精准医学,我们可以精准地根据这些大数据来判断你这个个体有哪些地方好,哪些不好,然后做预处理,就是整个医疗范式的变化,从所谓诊断治疗过渡到由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精准医学时代。我觉得毫无疑问,当我们精准医学做到了,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对它的好处、坏处做评估、做干预的话,实现高龄应当不是问题,我觉得活100岁应当是可以的。

占比97%的人类非编码RNA

为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非编码研究在农业等领域也前景广阔

【任炜】

您曾说人类基因密码像一本天书,人类真正读懂的不足3%,剩下的97%应该都是未被破解的“暗物质”。而您倾注心血研究的也正是这未被探知的部分——非编码RNA。现在再去看的时候我们有多少进展,我们有能完全破译它的那一天吗?

【陈润生】

绝对有破译的一天,现在这么多年进展是明显的,人类找到了非常多的跟肿瘤跟疾病相关的,来自非编码的这些部分。换句话说它的产物不是蛋白,它的产物是核酸,我们叫非编码核酸,就是它不造蛋白,但是它也决定你的功能。比方食管鳞癌的病人,你要检查现在的这些蛋白指标,这是正常人一个,然后我们就检查核酸,发现核酸变了,然后你去回溯,就找到了97%的这一点,跟食管鳞癌是有关的。当然我们就找到了一些新的靶点,下一步你就可以有个解决方案,这个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很多的新的靶点会慢慢地出现。现在我们知道,在生物医药领域,核酸疫苗和核酸药物是第三代药物,所以这个领域前途还是很广的,这只是非编码研究派生出来的一个领域。相应的农业领域,非编码对高等植物、对那些经济作物来讲,也有研究的潜力在。

医学大模型助力医疗诊断进入AI新时代,精准预判、早诊早治

【任炜】

现在您和团队正在打造生物医学人工大模型,您把这个平台起名叫“灵枢”,我们想知道灵枢大模型建成之后,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陈润生】

我们一个目的就是不希望作为普世大模型,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中西结合的、为医疗诊断服务的一个平台。我们现在在致力于做医学影像,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现在担心的肺结节,你现在不能判断这个结节将来是要癌变还是它不癌变,如果有一个影像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模型能够比医生看得更准,才长不到一毫米,那时候我就看见了,医生得长到5毫米,才能看到。到了5毫米的时候说不定它转移了。

【任炜】就更早一些了,更早更可控。

【陈润生】所以我们生物医学的大模型并不只限于能够做个好医生,而是有新的发现——现在医学技术精度达不到的医学判断,这才是达到了基础研究的目的。

基因研究、生物医学大模型为遗传病、罕见病和癌症治疗提供了希望

【任炜】

前一段时间比较关注的渐冻症患者蔡磊,他希望人工智能等多科研手段能够帮助他攻克这样的疑难病,我们现在的科研方向或者我们的成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陈润生】原则来讲对各种疾病,如果它是在基因水平或者基因转录出来的水平有变化的话,我觉得包括现在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是能够起到帮助作用的。如果这个疾病包括某些肿瘤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它就能够得到重要的改善,甚至于能够得到根治。但是遗憾的是很多疾病并不是一个基因的变化,它可能涉及到好几个基因甚至多个基因,这个时候治疗就比较棘手,我怎么干预?干预多少才够?因为你同时干预的话,它每个基因还要作用到其他地方,那么整个系统就复杂了,复杂以后疗效是不是能这么好,这就很难说。比方说我们大家关心的抑郁症。他们做了抑郁症大人群的基因检测,发现抑郁症的病人对照正常人来比,也有一些基因发现的变化,但是变的不是一个点,它可能上千个点都变了,这个时候你怎么办?而且这1000个点是有关系的,你不是说1000点同时治就好了,有的人是权重很大,有的权重很小,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

【任炜】所以说其实还是挺复杂的一个过程,还是要基于我们前面的基础研究的。

【陈润生】没错,我觉得复杂没有关系。我们知道现在是大模型、生物医学也在遍地开花,而且随着我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会很快把已经成熟的东西融入到整个疾病的诊断治疗当中来。

喝水都胖可能是基因的锅

基因编辑能否打造“完美人类”

遗传系统是基因编辑红线,必须坚持慎重态度

【任炜】

您这本《基因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一些探讨,像我们都说,有些人是喝水都长胖,这些人是不是整个他的基因密码当中,可能就有这种肥胖的基因存在?

【陈润生】

对,肥胖基因是早年有过研究的,实际上它叫苗条基因,英文的意思,那么实际上这说明这个基因改变以后可以让他脂肪堆积,他就长得很胖了。

【任炜】现在既然我们已经可以去改变一点基因,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神奇的“瘦素”产生,能够让我们拥有肥胖基因的人吃了之后会有一些改变?

【陈润生】对。比如说现在所谓的减肥药,像司美格鲁钛,有很多人打这个针,也就是干预你调控的路,让它相对来讲起作用就减缓、减低或者甚至不起作用,你机理清楚以后,你还是有干预手段的。

【任炜】其实现在技术是可以达到去改变这种基因的,我们理论上是有完美基因存在的,如果说让您来编辑您的基因,您觉得哪部分是想改变的?

【陈润生】我的看法是保持平衡,哪个也不要改变,因为你对整个遗传密码并没有完全破译,比方那97%,所以从伦理学来讲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换句话说你只看到改变这一点的好处,你没看到跟不知道的部分的相互作用会带来极端大的危害,你也不清楚,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慎重处理。特别有一个红线,对遗传系统是不能干预,一个不可控因素将来会造成整个人类遗传下去的危害,所以这是非常慎重,至少我认为这是红线,是要坚持的。

科学家基本素养是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任炜】

像您刚才说了,现在也会借助像DeepSeek一些智能工具。

【陈润生】

比方我自己手机上安了豆包,腾讯的元宝、DeepSeek都安装了,就在手机上,没事跟它们聊天。基本上什么都可以解决,像现在写个发言稿,基本上就用它了,而且写得也不错。

【任炜】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会不会让我们的这部分基因变得懒惰了?

【陈润生】

那可能啊。

【任炜】

我们该怎么不被机器所掌控?

【任炜】

这都是新的问题,你如何改变和适应。

【任炜】

您一直走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您觉得科学家最应该具备的素养是什么?

【陈润生】

我觉得科学家一个素养就是探索、学习,你必须抱着好奇心,抱着求知欲去探索。大家可以看到,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去玩大模型、甚至研究大模型算法的人几乎没有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不断学习,你才能保持活力,你才有探索的资本,否则你自己认为你知识陈旧落伍了,你就没有资本,你探讨啥。

审核:摆向光 陈萍

记者:张晓燕 唐晓晴 宋悦 任炜 武亚楠 张钒 陈妍(实习)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大象新闻,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4747.html

(0)
大象新闻的头像大象新闻
上一篇 2025年6月5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6月5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小伙入职仨月抽到小米SU7:像命中注定 年会大奖羡煞旁人

    近日,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在年会上送出多台新能源汽车作为对员工辛勤工作的奖励,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的奖品种类丰富,包括小米SU7、特斯拉、理想以及宝马等热门车型,获奖员工可以从这些车型中任选其一。 在抽奖环节中,一位1997年出生且入职仅3个月的小伙幸运地抽中了一辆小米SU7新能源汽车。当主持人宣布他的名字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领到奖…

    2025年1月26日
    9600
  • 莆田“跳柴火”跳出红火新年 焕发文旅新活力

    2月13日正月十六,莆田元宵的节日氛围依旧浓厚。在涵江区梧塘镇梧梓村,一场震撼人心的“跳柴火”盛宴正在上演。广场中央堆起一堆木柴,熊熊燃烧,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和鞭炮声,数十名青年抬轿冲向火海,赤脚穿梭其间,周而复始,直至火熄而止。 村民刘锦堂介绍,“跳柴火”作为莆田元宵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村民们通过穿越燃烧的柴火堆,表达对先民英勇抗倭历史…

    2025年2月15日
    13300
  • 中国科大招生办公室发布声明 谨防虚假培训骗局

    1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声明称,近期接到家长和学生反映,有个人、公司或机构举办针对该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相关的盈利性培训活动。 中国科大招生办公室表示,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并在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由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招生办公室从未与任何个人、公…

    2025年1月22日
    10300
  • 重庆一小区瓷砖从天而降砸伤男孩 疑似人为抛掷

    1月21日,重庆市渝北区北城空港天地小区运动场内发生一起意外。一块瓷砖从天而降,砸到休息凳上后反弹,击中了一名坐在凳子上休息的男孩头部,导致其受伤并被送往医院。次日,记者前往该小区探访,发现多位居民认为瓷砖是被人故意抛下的,现场有民警正在进行调查。 根据现场视频和图片显示,一名满头是血的孩子坐在运动场内的凳子上,面前地上有一块瓷砖和一摊血迹。随后,该区域被围…

    2025年1月22日
    9100
  • 法媒:法国科学家发现全球唯一已知新血型携带者

    法国科学家近日宣布发现一种全新血型,该血型以位于加勒比海的法国属地瓜德罗普岛命名,称为“瓜德阴性”。这一发现使国际公认的人类血型系统数量增至48种。 这项突破性发现源于15年前的一次常规术前检查。当时,医生在一位瓜德罗普岛女性的血液中检测到无法识别的罕见抗体。由于早期技术限制,直到2019年,法国血液中心(EFS)借助先进的DNA测序技术才最终确认这是一种由…

    2025年6月26日
    6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