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管理质效的若干措施》,明确省级政务App须向下开放使用权限,杜绝省级以下重复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类应用向“苏服办”整合,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已建县级及以下的综合类政务服务App需在12月底前完成迁移归并。
这一举措直击当前地方政务服务实践中的痛点,将大幅减少基层干部和公众需要使用和维护的App数量,精准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数字化时代,政务App本应提升服务效能,但近年来部分政务App逐渐异化,沦为“指尖负担”,不仅未能便民,反而加重了基层压力,浪费了行政资源。
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为追求数字化政绩,跟风开发App,却忽视实际需求。有的基层政务App功能简陋、界面复杂、操作卡顿,被戏称为“僵尸App”,不仅未优化办事流程,反而干扰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类政务App数量泛滥、功能重叠,部门各自为政,数据难以共享。这导致基层干部要在不同App间切换、重复录入数据,民众办事也难以精准找到入口,效率低下。更有甚者,为推广App采取强制下载、考核排名等手段,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带来额外困扰。
江苏此次出台的举措针对这些乱象开出对症良方,核心价值在于“源头减量,降本增效”。禁止县级以下开发,推动服务应用向省级平台整合,能有效减少重复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同时,省级政务App向下开放权限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共享,提升政务服务协同效率,让基层干部摆脱无谓的“指尖负担”。
事实上,这也是落实好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2023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改建或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的政务应用程序应纳入信息化项目审批范围,开展立项审核。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可见,江苏出台“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App”的举措是落实这些要求的重要一环。
彻底根除“指尖形式主义”,强化制度保障至关重要。只有让政务服务真正回归高效、便捷、贴心的本质,才能让基层干部和群众切实享受数字化发展的红利。“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App”的要求可以为基层干部“指尖减负”,让民众“心尖安宁”。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国西藏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