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称将与印日韩达成贸易协议,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与印度的贸易协议有望成为特朗普任期内首批签署的协议之一。与此同时,美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谈判也进展顺利。这一系列动态引发广泛关注,美与印日韩若达成贸易协议,究竟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称将与印日韩达成贸易协议,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有分析认为,这一表态标志着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联盟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结合万斯访印期间达成的19个领域合作框架,以及同步推进的日韩贸易谈判,一幅以“削弱中国供应链影响力”为目标的战略版图正逐渐清晰。这场被外媒称为“21世纪新冷战前哨战”的贸易博弈,或将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特朗普4月初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原本剑指所有贸易伙伴,但印度却成为首个获得关税豁免谈判资格的国家。这一特殊待遇的背后,是美印迅速升温的战略合作:印度不仅承诺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还大幅降低美国摩托车、威士忌等商品关税,甚至计划采购F-35战斗机替代俄制装备。与此同时,美国以“关键矿产合作”“半导体供应链整合”为名,将日韩纳入同一谈判框架,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技术联盟。

这种转变折射出美国对华遏制策略的升级——从单边关税战转向多边体系围堵。印度作为“中国替代者”的角色被刻意放大:美印协议中特别强调“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开发印度海上天然气”,而日韩谈判则聚焦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管制。用贝森特的话说,这是“用盟友的工厂替代中国的工厂”。

对美国而言,这套组合拳旨在解决两大困境:一是传统关税战收效有限,2024年中美贸易逆差仍高达3000亿美元;二是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不降反升,例如美国90%的太阳能板仍依赖中国。拉拢印日韩,既能分散供应链风险,又可借助印度廉价劳动力和日韩技术优势重构产业链。

对印度来说,这是一场危险的平衡游戏。尽管莫迪政府通过加征中国钢铁关税向美国递出“投名状”,但其制造业仍严重依赖中国中间品——印度空调行业70%的压缩机、手机产业58%的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协议中印度承诺的“关键矿产开发”,实则需要中国技术支持;而所谓“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目标,按当前增速测算需每年增长31%,近乎天方夜谭。

短期内,四国协议可能对中国形成三重压力:印度对美出口若持续增长,将挤占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份额,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已达775亿美元,同比增速超10%;美日韩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可能进一步收紧对华设备出口;美国推动印度开发稀土和海上天然气,意在削弱中国在全球资源定价权中的话语权。

从表面看,印度一直试图取代中国成为新的 “世界工厂”,若其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降低美国进口商品关税,可能吸引部分原本从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企业转向从印度采购,可能使中国在部分出口市场面临挑战。

但深层矛盾可能削弱协议效力。印度本土钢铁产能利用率不足75%,加征中国钢铁关税后,其基建项目成本飙升19%,反而拖累经济增长;而美国要求印度向亚马逊开放零售市场,直接冲击该国700万家夫妻店,恐引发社会动荡。中国反制手段同样精准:1月收紧稀土出口后,印度新能源车电池成本立即上涨22%,塔塔汽车生产线一度瘫痪。

所以,挑战背后也蕴含机遇。一方面,这些贸易协议促使中国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步伐。面对可能的市场份额流失,中国企业将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方面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可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产品和服务开辟新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中国可加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有网友认为“四国联盟”标志着“去中国化”进程加速”;另一派则嘲讽“美国找的替身一个比一个菜”,指出“印度连空调螺丝钉都造不利索”。经济学家则算了一笔账:若印度全面切断中国供应链,其基建项目将停工60%,手机产能归零,这种依赖绝非短期能摆脱。

有学者指出,美国试图用19世纪关税工具解决21世纪供应链问题,实则是“用马车对抗高铁”——全球产业链的复杂嵌套,绝非政治同盟可以切割。而印度工商联合会内部报告直言,莫迪的“抵制中国”口号应改为“借力中国技术升级”,但政治正确绑架了理性决策。

这场四国贸易协定的推进,本质是政治意志与市场规律的对抗。美国试图用“盟友捆绑”重演冷战胜利,却忽略了全球化的底层逻辑:中国制造业拥有从螺丝钉到盾构机的全产业链优势,而印度连仿制药原料都依赖中国供应。

当特朗普炫耀“F-35能威慑中国”时,印度工厂主正连夜蹲守海关催缴中国零件;当贝森特宣称“协议即将签署”时,沃尔玛仍在为进入印度零售市场与本土巨头苦战。或许正如网友戏言:“政客们在白宫签协议,企业家在仓库里数中国货——这就是新全球化的荒诞现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1924.html

(0)
科技生活快讯的头像科技生活快讯
上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1:00
下一篇 2025年4月29日 下午1:00

相关推荐

  • 一中国游客在日本遭列车撞击身亡,当地警方:为拍照闯入铁轨!详情披露,网友:很容易误入轨道

    据新华社报道,一名中国香港游客23日在日本北海道小樽市遭列车撞击丧生。 据日本媒体报道,事发时这名游客正在铁轨上,面向大海拍照,随后遭列车撞击。这名游客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该事故导致19班列车一度暂停运行。 记者从中国驻札幌总领事馆处获悉,总领事馆已第一时间与日本警方取得联系,了解事故情况。总领事馆将继续关注,与有关方面保持联络,向遇难者家属提供必要领事协…

    2025年1月24日
    6500
  • 开新能源车返乡过年:有人跑3个服务区才充上电,有人开2小时就焦虑电量

    临近过年,如何返乡成为热门话题,“第一批聪明的人已经堵在路上”的话题词引来讨论,而这批人中,新能源车主总是担心同一个问题。 “电量焦虑肯定是有的。”佳佳告诉九派新闻,新能源车买了两年,她第一次开这辆车回家。深圳出发到湖南株洲,全程726公里,路上行驶了九个半小时,充电和休息花费了3个小时。“我往年都是开混动车,中间休息两次,基本上9个小时可以到家。” “出行…

    2025年1月25日
    5200
  • 温哥华汽车冲撞人群致 9 死,司机身份成谜动机未明

    4月26日晚,加拿大温哥华东43街与弗雷泽街交界处,一场本应充满欢笑的菲律宾文化庆典“拉普拉普日”街头派对,在短短几秒内沦为血腥修罗场。一辆黑色SUV以至少90公里的时速冲入人群,造成9人死亡、26人重伤,数十人轻伤。这场加拿大近十年来最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不仅撕碎了节日的意义,更将城市治理、移民社区安全与大型活动安保的深层矛盾推至台前。 拉普拉普日是为纪念…

    2025年4月29日
    2800
  • 搞劳民伤财政绩工程等,终止试用期的山西厅官马志强被“双开”

    马志强被双开 资料图 1月25日上午,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了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原党委委员、副主任,忻州市忻府区原区委书记马志强被“双开”的消息。 经查,马志强理想信念丧失,纪法底线失守,搞投机钻营,结交政治骗子,政绩观错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查,搞迷信活动;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借用管理服务对象住房、车辆,…

    2025年1月25日
    9100
  • “腿喷脓了,挤也挤不完”,女子出国做手术断骨增高6厘米,右腿严重感染

    断骨增高术是肢体延长术的俗称,是一项有创伤的疾病治疗技术,自2006年,我国卫生部门规定,严禁用于美容项目,但事实上,这种手术依然有人用于美容,在网络上有不少人声称可以做这项手术。 2024年11月,《新闻调查》记者在网上联系上一位“医托”阿迪,提出想做断骨增高,阿迪称,他有合作的医生,手术价格是12万,并邀请记者前去面诊,地点在福建泉州。 阿迪说,他推荐的…

    2025年1月19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