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5月9日,克里姆林宫官网公布的中俄《联合声明》,以罕见的强硬措辞剑指美国“双重遏制”政策,宣告两国将加强协作反制华盛顿的全球围堵。这份声明的签署恰逢美国对中俄制裁层层加码之际——从半导体禁运到能源运输封锁,从“长臂管辖”中企到施压盟友孤立中俄——这场被俄媒称为“新冷战前奏”的博弈,正在重塑21世纪的国际权力格局。
中俄此次协作升级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对两国科技与能源领域的联合绞杀。2024年以来,美国以“支持俄罗斯军工”为由,将超过300家中企列入制裁名单,并威胁将中资银行踢出美元结算系统。与此同时,美国对俄罗斯北极LNG 2号天然气项目的制裁,意图切断其能源出口命脉,却意外加速了中俄能源纽带的深化——中国不仅接手了俄罗斯因西方制裁滞销的能源,更以800亿元资金和技术支持其北极开发,使得俄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在2024年飙升至中国进口总量的36.2%。这种“制裁反噬”现象,正可谓是美国的封锁链越是收紧,中俄的协作网便越是密实。
声明中“反对第三国强加敌对态度”的表述,暗含对美元霸权的挑战。乌克兰央行近期宣布以欧元替代美元作为参考货币,而中俄在能源交易中扩大本币结算比例,2024年卢布-人民币直接交易量同比增长47%。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通过“稀土反禁运”和《反外国制裁法》,构建起以钨、碲等17种战略矿产为筹码的反制体系,直击美国军工与半导体产业的软肋。俄罗斯科学院专家瓦西里耶夫指出:“当中俄的稀土、能源与北斗导航系统形成闭环时,美元主导的全球供应链将出现结构性裂痕。”
有网友评论称:“美国一边用SWIFT制裁俄罗斯,一边用芯片卡中国脖子,中俄还不联手反击才怪呢。有观察者指出,中俄声明中未提及具体反制措施,可能意味着“战略威慑大于实质行动”。
有分析指出,中俄协作的核心并非简单反美,而是构建“去中心化”的平行体系。例如,中国北斗系统与俄罗斯格洛纳斯的兼容、中俄联合开发的CR929客机突破西方适航标准、两国在非洲与拉美共建的“数字丝绸之路”,均在尝试绕开美国主导的技术与规则体系。美国兰德公司报告警告,若中俄将能源、科技与地缘优势整合,到2030年其经济总量之和可能超越美欧,彻底改写全球权力天平。
然而,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俄罗斯科学院莫夏科夫提醒,美国正以“北溪-2”项目为诱饵离间俄欧关系,同时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拉拢日韩构建对华技术包围圈,中俄需警惕“双线作战”的消耗。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陈凤英指出:“美国的双遏制本质是零和博弈,而中俄的‘双重抵抗’则是生存智慧——用合作韧性对抗制裁脆性。”
当中俄在红场阅兵期间签署联合声明时,一架印度“苍鹭”无人机正坠毁在巴基斯坦拉合尔——这个充满隐喻的画面,恰似当前国际秩序的缩影:旧霸权竭力维系控制,新力量在摩擦中生长。无论是美国对“中俄”的恐惧,还是中俄对“双重遏制”的反击,本质上都是多极化浪潮与单极思维的碰撞。有网友戏言:“美国挥舞制裁大棒的样子,像极了试图用扫帚阻挡潮水的孩子。”而潮水的方向,或许早已写在北极LNG运输船劈开的冰棱之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