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不仅破坏金融秩序,还对普通民众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近日,江西抚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印制假币案,揭示了不法分子如何利用伪装手段将假币流入市场,同时也展现了警方在打击此类犯罪中的高效行动力。
案件始于2023年9月,当时抚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连续接到多起群众举报,称市区内有人使用假币。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发现临川、东乡、金溪等多个县区均有类似情况发生,受害人数超过千人。通过细致摸排和数据分析,警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何某龙与徐某花夫妇。这对夫妻曾因使用假币被判刑,但出狱后并未悔改,反而继续从事这一非法活动。
据警方介绍,何某龙与徐某花通过购买油墨、打印机等设备,在家中秘密制作假币,并以“买菜找零”为掩护,将假币逐步投入流通。他们每天使用的假币金额从300元到3000元不等,且基本做到“印多少花多少”,不留存任何多余假币,以此降低被发现的风险。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难逃猎人的追捕。经过缜密侦查,警方在其住处查获了15张假币以及大量作案工具,包括尚未使用的纸张和总金额达20多万元的小面额人民币。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起案件具有典型性和警示意义。首先,它暴露了假币犯罪的新特点——小额化、分散化。相比以往大额假币集中出现的情况,如今犯罪分子更倾向于制造小面额假币,并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或农贸市场交易)将其注入市场。这种手法隐蔽性强,容易误导消费者,增加了识别难度。其次,案件反映了部分犯罪分子屡教不改的问题。何某龙与徐某花曾因同类罪行入狱,却未能吸取教训,再次走上歧路,说明对于重点人群的监管与教育仍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案件的成功告破离不开警方的专业能力和群众的支持配合。一方面,警方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传统侦查方法,快速锁定目标;另一方面,多位市民及时举报可疑行为,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也提醒我们,防范假币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普通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学习辨别真伪的知识,避免成为受害者的同时,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假币犯罪案件呈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破获假币案件700余起,缴获假币约4亿元。尽管数字较往年有所减少,但每一张假币都可能给无辜者带来损失。因此,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普及防伪知识仍是当务之急。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执法行动,更是对潜在犯罪者的有力震慑。它告诉我们,无论犯罪手段多么隐蔽,正义终将到来。同时,它也呼吁每一位公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货币流通环境和社会稳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参考消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