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麦郎与娃哈哈的代工合作,让这家以低价策略闻名的企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包装水行业的“隐形玩家”,今麦郎通过蓝标水、凉白开等产品在低线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今麦郎的低价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
从数据来看,今麦郎的市场规模不容小觑。董事长范现国透露,蓝标水年产量超过100亿瓶,按单瓶出厂价0.4元计算,2023年蓝标水销售额约40亿元;而凉白开则贡献了100亿元的销售额。即便不计入2023年推出的高端品牌“今矿”,今麦郎包装水的总销售额也达到了140亿元左右。但这一成绩并未让其跻身行业前列。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前五名分别为农夫山泉(507亿元)、怡宝(396亿元)、百岁山(132亿元)、娃哈哈(120亿元)和康师傅(105亿元)。相比之下,今麦郎仅占2.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麦郎的盈利能力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以蓝标水为例,每瓶净利润仅为2分钱,这与农夫山泉形成鲜明对比。根据国金证券的测算,农夫山泉红瓶天然水每瓶利润约为0.44元,绿瓶水则在0.16元至0.3元之间。尽管具体利润率因成本波动而有所不同,但显然,今麦郎的利润空间已被压缩至极低水平。
这种低利润模式源于今麦郎长期坚持的低价策略。蓝标水售价仅1元/瓶,远低于市场上主流品牌的2-3元价格带。这种定价方式帮助今麦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建立了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农村市场。然而,随着主要品牌纷纷降价,今麦郎的低价优势逐渐被削弱。例如,康师傅“喝开水”单价已降至1.03-1.3元/瓶,甚至比凉白开还便宜,直接冲击了今麦郎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今麦郎在品牌心智和渠道建设方面也存在短板。尽管“熟水”概念曾为凉白开带来一定热度,但近年来,今麦郎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营销动作,未能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同时,虽然其“四合一”深度分销模式在乡镇市场表现出色,但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有限的利润空间使得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有消息称,今麦郎正在考虑调整这一传统打法,但目前尚未公开回应。
面对营收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今麦郎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可以尝试通过技术创新或差异化定位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则需优化渠道效率,减少运营成本。例如,“天豹”新品的推出或许是一个信号,表明今麦郎正试图向更高价位段迈进。但如何平衡价格与品质的关系,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考验。
总体而言,今麦郎凭借低价策略在低线市场站稳脚跟,但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单纯依赖价格战已难以维持长久优势。如何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实现品牌升级与渠道革新,将成为今麦郎能否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国汽车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