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再次辩护,称其“战略不确定性”是一种谈判策略。这一表态不仅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逻辑,也引发了对全球经济稳定性的广泛讨论。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到突然给出90天“暂缓期”,这种戏剧性的操作让市场措手不及。以4月初为例,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多国实施高关税,而这些国家中不乏美国几十年来的可靠贸易伙伴。然而,仅仅数天后,他又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基准税率维持在10%,并给予部分国家暂时豁免。这种“时断时续”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市场抛售,经济学家们纷纷批评其不可预测性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贝森特在节目中解释道,这种“不确定性”并非无序,而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谈判策略。“如果我们给其他国家太多的确定性,他们就会在谈判中与我们捉迷藏。”他强调,通过制造“战略不确定性”,美国可以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筹码。这种博弈论式的思路并非首次被提及,上个月底,贝森特就曾表示,特朗普擅长利用这种杠杆效应,通过展示“大棒”(高关税)来迫使其他国家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货币补贴等不公平贸易行为。
然而,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但其目标并非完全与中国脱钩。贝森特明确指出:“我们不想与中国脱钩。”相反,特朗普更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露出供应链脆弱性后,美国更加意识到药品、半导体、钢铁等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因此,中美近期达成的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被视为两国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根据协议,美国将在90天内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而中国则将关税从125%降至10%。这不仅是双方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全球释放了积极信号。
从数据来看,这种关税调整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以2022年为例,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90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占主导地位。若关税逐步降低,预计未来几年内,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7500亿美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复苏。此外,随着更多企业因成本下降而增加投资,全球供应链或将迎来新一轮优化。
尽管特朗普的“战略不确定性”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贸易规则。通过不断调整关税政策,美国成功吸引了国际社会对公平贸易的关注,并促使多个国家重新审视自身贸易政策。然而,这种做法的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对于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关键挑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中华网河南,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