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湘潭市个别地区永久基本农田被建筑垃圾侵占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漏洞,也反映了部分基层整改工作的形式主义倾向。面对舆论压力与公众关切,湘潭市委、市政府迅速响应,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高度重视。
5月18日深夜,湘潭市相关负责人率多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问题现场,连夜部署整改工作。此次行动覆盖雨湖区长城乡黑家湾社区和湘潭县易俗河镇水竹湾村两处核心区域,明确要求做到“五个到位”——思想认识、整改落实、问题剖析、举一反三以及追责问责均需严格执行。同时,湘潭市迅速成立由市长牵头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建筑垃圾整治专项办公室”,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能力。
在具体措施方面,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恢复方案;市城管执法局则聚焦建筑垃圾全链条管理,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大对非法倾倒行为的打击力度,力求从源头遏制类似问题的发生。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实施“一企一档”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工业固废堆存点得到有效管控。值得注意的是,市纪委监委同步介入调查,针对此前整改不力的情况启动问责程序,彰显了政府坚决纠正形式主义的决心。
以雨湖区长城乡黑家湾社区为例,该地曾因覆土造假问题备受质疑。目前,当地已采取彻底清运填埋建筑垃圾的措施,并同步开展土壤检测与修复工作,力求将损害降至最低。而在湘潭县易俗河镇水竹湾村,违规堆存点正按照“一案一策”的原则进行整改,涉事运输企业已被立案查处,彰显了法律威慑力与执行力。
5月19日上午,整改现场已见成效:挖掘机、渣土车等设备忙碌作业,垃圾清运工作有序展开。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约有数十亿吨建筑垃圾产生,其中部分未能得到妥善处理,成为威胁耕地安全的重要隐患。湘潭市此次果断出击,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树立了标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提醒我们,生态保护不能止于口号,必须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手段加以巩固。湘潭市的快速反应和有力举措,既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社会期待的真诚回应。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压实责任链条,将是各地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华夏时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