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近期通过打出多张“政策牌”,为外贸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7.5%。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官方接连出台的稳外贸政策,也反映了企业灵活调整战略的努力。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风险依然存在,中国外贸仍需保持警惕。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指出,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波动可能从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及信心预期等多个维度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叠加去年高基数的影响,短期内中国出口增长将承受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通过精准施策,着力从三个方面发力,以应对挑战并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首先,进一步扩大开放成为关键举措之一。在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后,中国继续深化服务业开放,推出《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加快电信、医疗等重点行业的对外开放,并新增大连、宁波等9个试点城市。同时,《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的印发,进一步强化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重要载体的作用。数据显示,中国22个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未来,商务部还将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区域布局,为自贸试验区创造更大发展空间。这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措施,旨在通过优化外贸结构和提高外资质量,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其次,“两条腿走路”策略助力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在全球经贸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成为帮助外贸企业解困的重要思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市场可以为外贸企业提供坚强支撑。自商务部4月启动“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以来,截至5月初,已累计达成采购意向超过167亿元人民币,吸引了2400多家外贸企业和6500多家采购商参与。电商平台如京东、美团也通过流量扶持、设立专区等方式,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减少内外贸业务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推进双循环发展战略,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创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三,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面对外部形势变化,中国正加速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日前,国务院同意在海南全岛及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将进一步促进外贸优化升级。商务部表示,将推动新设综试区尽快落地见效,并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品牌培育、国际合作等专项行动,推动综试区建设提档升级。
从外贸进出口的发展态势来看,上述政策利好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有所扩大,进口也由降转增。分析认为,此次官方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不仅关注短期订单增长,还着眼于中长期外贸结构优化和开放水平提升。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中国外贸有望获得更强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经济日报社,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