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黄淮中西部、河北南部以及关中盆地等地即将迎来一轮持续高温天气。从5月17日开始至22日,这些地区的气温将显著攀升,尤其在19日至21日期间,高温强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气象预测,陕西关中盆地和河南中西部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7至39℃,局地甚至可能突破40℃大关,局部地区极端气温或接近41℃。与此同时,上述区域的冬麦区还将遭受2至4天以上的干热风侵袭,这对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以河南为例,作为全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其冬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在本轮高温过程中,干热风的影响可能导致小麦灌浆不足,从而降低千粒重,直接影响最终产量。据农业专家估算,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每亩小麦减产幅度可能达到10%至15%,这不仅会对农民收入造成损失,也可能对粮食安全带来一定压力。
为应对此次高温及干热风天气,各地相关部门已发出预警,并建议农户及时采取“一喷三防”技术,即通过喷洒农药、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抗逆性,减少高温干旱带来的损害。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利用微喷灌设备进行适量喷水作业,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进一步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不利影响。
除了农业领域外,公众也需要高度重视此次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风险。例如,河南郑州某医院急诊科数据显示,去年夏季因中暑就医的人数较前一年增长了近30%。因此,居民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家中可准备清凉解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具体来看,今天白天到夜间,河南省南部多云,其他县市则以晴天间多云为主。全省西北风或偏北风风力较强,普遍可达4到5级,阵风6到7级,北中部部分县市甚至可能出现8到9级的大风,局部风速更可能达到10到11级。受此影响,各地温差较大:东北部最高气温仅24到26℃;西部山区、东部地区为27到29℃;而其他县市则高达31到33℃。夜间气温相对较低,西部、北部和东部最低气温在13到15℃之间,其余地区则维持在15到17℃。
明天起,全省天气仍以晴天间多云为主,偏南风逐渐增强至3到4级,阵风可达5到6级。到了19日,淮河以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预计将超过35℃,其中北中部部分县市气温更是可能飙升至37到39℃,局部极端高温或将达到40到41℃。这一轮高温天气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耐受能力,也对能源供应、交通出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而言,本轮高温天气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高的特点,其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面对挑战,科学防范与合理应对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共同迎接这场“夏日考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东南热线,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