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75分被父母拒之门外 规矩与底线之争!一位母亲对儿子说:“别找我们,各自安好吧!”她还质问儿子是否遵守了读书时的规矩。这位母亲因极度失望将儿子逐出家门,并切断了他的生活来源。儿子带着记者找到母亲,试图调解回家,但母亲无奈地说出了这番话。
最近,一则关于长郡中学尖子生高考后被父母扫地出门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小凯曾是湖南安化小县城的优秀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国名列前茅的长沙长郡中学。长郡中学一本上线率超过95%,今年已有26人被清北提前录取,全校清北录取总数预计超60人,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凯刚入学时成绩稳定在年级一百名左右,是清北苗子。
然而,在进入高三后,小凯沉迷于手机,学习态度急转直下。他上课时刷短视频,夜里蒙着被子打游戏,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早自习基本在厕所度过,晚自习也时常溜号。最终,他的高考成绩定格在575分,从年级前列滑落到全校倒数。
尽管575分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是个好成绩,但对于一个本有机会问鼎清北的孩子来说,这个分数显然让人失望。实际上,小凯父母的愤怒和失望并非因为成绩,而是因为小凯的态度问题。小凯的母亲提到,文凭不重要,考上什么大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要讲规矩有底线。小凯要求复读,但母亲不同意,说明并不是因为分数低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缺乏自律和自暴自弃让父母寒心。
小凯父母异地陪读长达五年,放弃了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一心只为给小凯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看着曾经优秀的孩子一步步堕落,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可想而知。当所有的期望化为泡影,愤怒和绝望促使他们做出了将小凯扫地出门的极端决定。
小凯被拒之门外后,处境艰难。他尝试按门上的密码锁开门,却发现密码已被更改。无奈之下,他联系媒体记者寻求帮助。在记者的协助下,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满心委屈地质问,但父亲一言不发挂断了电话。联系母亲时,母亲也敷衍回应,称自己在外面出差,家里没电,对于密码表示不知情,随后挂掉电话。小凯向记者诉苦,讲述父母把家里所有空调、电暖炉都打开,耗光电费,迫使他出门,如今却让他有家难回的遭遇。
小凯的遭遇曝光后,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起初,很多人觉得父母过于苛刻,但当了解到小凯就读于长郡中学,并且曾经是尖子生,因为沉迷手机而荒废学业后,网友们纷纷站在了父母这边。父母对小凯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感到绝望,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
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原因从来都是双向的。不能一味指责父母方式不当,也不能把一切归咎于青春期叛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在发现小凯沉迷手机时,采取的干预措施可能并不恰当。他们只是简单地没收手机、限制使用时间等“物理隔离”手段,却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小凯沉迷手机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小凯父亲,摔坏小凯的手机,加剧了矛盾的深化。
青少年沉迷手机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如学业压力过大、缺乏自信、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他们试图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寻求安慰。而父母的指责和惩罚不仅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可能让孩子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此外,父母对小凯过高的期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场冲突的激化。他们将考上清北或985名校作为小凯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小凯自身的感受和兴趣。当小凯无法达到他们的期望时,父母的失望和愤怒便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对于小凯来说,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自律。在意识到自己沉迷手机严重影响学习后,他没有及时克制自己,而是继续放纵,最终高考失利。在与父母产生矛盾时,他也没有积极地去沟通解决问题,而是选择逃避或者对抗。即便是被父母扫地出门,小凯依然没有丝毫的后悔之心,甚至找到母亲办公室,和母亲对话时还骂了母亲。
如果小凯持续这样下去,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戒掉手机瘾,努力学习,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进入大学,他最后还是一塌糊涂。把孩子扫地出门,试图以这种决绝的方式唤醒孩子,你认为小凯父母做得到底对不对?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国新闻周刊,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6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