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成比美更具吸引力国家 全球影响力持续增强!在莫斯科的街头,19岁的俄罗斯大学生阿廖娜·伊耶夫斯卡娅用华为手机叫了一辆国产新能源网约车。她正在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学习中文,认为中国的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三年前,俄罗斯市场上还几乎看不到中国汽车的身影。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俄罗斯。从匈牙利的智库到非洲的媒体,从拉丁美洲的学者到联合国的报告,世界各地的声音都开始重新看待中国的地位——它不再只是一个“追赶者”,而是变成了科技创新的源头、绿色转型的推动者以及地缘政治角力中的重要因素。
曾经预测中国经济放缓只是暂时现象的西方媒体,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崛起速度和范围远超他们的预料。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还在讨论“俄罗斯是否该降级为中等强国”时,中国已经悄悄重新定义了工业实力的标准。连续15年蝉联全球制造业第一的背后,隐藏着更震撼的变化:“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200多种关键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中国不能越来越少地自己制造,也不能只追求越来越好。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攀升:全球最快的高铁CR450动车组即将运营,时速达到400公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范围覆盖140多个国家,加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5G基站数量达到439.5万个,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国产大飞机C919航线网络不断扩大,展示出大国重器不断焕新的势头;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完成百次商业航行,彰显自主研发实力;第二艘邮轮已全部贯通,标志着相关产业迈上新台阶。国际铁路联盟高级官员表示,中国高铁领先地位不断增强,其他国家甚至看不到它的尾灯。
这些成就使欧洲《现代外交》杂志得出结论: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还是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即使遇到疫情和地缘冲突,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保持在30%以上。美国对华为芯片封锁最终迎来转机。2024年,华为带着自主研发的5G芯片手机重返国际市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报告承认,美国试图削弱中国技术实力的努力已经失败。
中国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新成立的公司DeepSeek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被西班牙《世界报》描述为对西方在AI领域主导地位的一次挑战。到2025年,北京将举办第一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全自主AI足球比赛也已提前测试。这些过去被视为科幻的场景正逐步在中国变成现实。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军队,包括4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成为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突围式创新”文化深入人心。当美欧在监管范围内争论不休时,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多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并将无人机送外卖、无人农场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英国《卫报》数据显示,2025年清洁能源在中国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10%,绿色经济在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占约40%,总规模达万亿美元。这种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格局。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首次超越燃油车,这一逆转比西方国家提前了好几年。
在气候治理方面,中国在2023年新增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中贡献超过一半,肯尼亚《星报》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实践者”。俄罗斯科学院学者叶连娜·克拉尼娜指出,中国在绿色技术专利方面名列世界第一,未来全球环保标准很可能会带上“中国标记”。
七国集团峰会陷入争执时,2025年中国—中亚峰会达成大量合作。中国通过“单边开放”打破保护主义,对47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2024年外国游客人数激增96%。
在安全和治理方面,中国斡旋能力得到认可,在沙伊和谈中展现出“可信赖的调解角色”。中国通过与53个非洲国家达成零关税协定及签署23个自贸协议,让“全球南方”意识到除了美国的关税战外还有另一条道路可走。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打乱世界经济温和调整预期,而中国在上半年推动全球贸易总额增加3000亿美元。经合组织直言,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在莫斯科剧院里,中国导演改编的现代小说剧目座无虚席;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排起了长队。俄罗斯杂志编辑亚历山大·格雷克表示,中国是好伙伴,正逐步发展成全球领先的国家。
网剧《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市场表现不错,票房超出5552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突破159亿元人民币。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TGA两项大奖,成为国产游戏的重大突破。潮流玩具IP拉布布在首尔发售时吸引粉丝通宵排队购买,设计成功赢得Z世代的喜爱。英国品牌金融公司报告显示,中国国家软实力排名从2021年的全球第八跃升至第二,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形容为“新大众文艺走向海外,让世界见证‘酷中国’”。
俄罗斯对中国态度变化最戏剧性。俄方直接投资基金副总裁安东·丹钦尤指出,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等领域,中国已远超美国。数据表明,到2025年6月,俄罗斯73.9%的新车进口自中国,街头上随处可见“理想”新能源汽车身影。俄科院学者巴巴耶夫担忧邻国过于强大,俄方企业在适配鸿蒙系统时付出努力,但又担心未来被中国技术束缚。
美国误判显得讽刺。有些美媒将中国崛起归咎于“利用美国傲慢”,却回避自身问题。国际清算银行警告,关税战可能扰乱全球经济平稳过渡。阿富汗失败暴露战略漏洞,网友们反问:如果一场战役就能贬低大国地位,美国早就该被“降级”了。
回到莫斯科街头,阿廖娜的手机推送消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显示月球演化新规律。这些月壤研究成果被全球科学家誉为“开启人类了解月球新纪元”的重要发现。在美国陷入关税战逐渐孤立自己,俄罗斯在制裁压力下难以顺利转型时,中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崛起之路:没有靠军事扩张,也没有输出意识形态,而是让高铁钢轨、光伏电板和AI模型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名片”。人们逐渐明白,这个国家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来成为骄傲——它自己就是骄傲的定义。正如俄罗斯广播主持人斯季拉文换掉宝马选择中国电车时所说:“这就是未来,而未来已经到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金色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