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卖小红书老股?

二手交易的热度还在走高。

就在本周,“史上最大S基金”诞生。法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Ardian宣布成功募集了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0亿元)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刷新了全球S基金的规模记录。

国内市场的老股交易同样火热。尤其几家准明星企业的老股,人气之高,用“一票难求”并不为过。除了字节、大疆、SheIn这几位老选手,顶着“中国英伟达”概念的摩尔线程,老股最近也被“抢疯”了。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小红书。

本周有外媒爆出,小红书的主要股东纪源资本、金沙江创投和天图投资正在就出售部分小红书老股进行谈判,老股东红杉中国、腾讯等正在考虑接手,本次交易的估值高达200亿美元以上。

针对这一消息,一位老股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超过200亿美元的估值属实,但“正在谈判出售”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问,谁在卖小红书老股?答案恐怕是“没有人”,老股东们的状态更接近“舍不得出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红书的老股一直是交易热点。几个月前,外媒曝出,小红书刚进行过一笔老股交易,DST、红杉中国等作为受让方,成交估值为170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小红书的估值就涨了近20%。

最近一周,小红书老股的热度飙升得更快。由于TikTok禁令事件,海量美国“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这波泼天的流量给了正值上升期的小红书更宽阔的可能性,也超乎了所有投资人的想象,“求老股”的需求一时间激增。

一位从事老股交易的人士透露,“每天都有好几波买家来咨询小红书的老股份额”,资方的背景几乎囊括了GP、市场化母基金、上市公司、大型集团、家族办公室等几乎所有财投机构类型。

但很遗憾,小红书老股目前是“一票难求,有价无市”的状态。

据了解,过去一年多时间,小红书并没有开放过新融资。几个月前网传的DST、红杉以17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和2023年网传的红杉14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均是老股交易。也就是说,小红书的老股交易窗口已持续近一年时间,有意向的老股份额基本已经交易完毕,现阶段几乎没有增量。

另外,不同于其他公司常见的股东与其他投资者的老股交易,小红书老股交易定价的主导权一直攥在公司自己手里。

这惹得一位老股交易人士吐槽,“市场上基本没人能做得成小红书的老股交易”。据说目前唯一可行且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大概就是通过持有LP的基金份额,间接持有一部分小红书份额。

这里对小红书未来的走势做个推断,无非两种情况:要么很快上市,要么像字节一样,长期处在上市边缘,一时半会没个结果。至于是持股到上市,或是提前出点老股,完全取决于各家机构的策略和对项目的判断。

之前在某互联网超级项目中,就有机构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最后拿到了不同结果。一线美元基金A在CFO强烈建议下,在上市前出掉了部分老股,而且是以一个相当不错的交易价格。另一美元基金B选择长期主义,坚持拿到上市。

结果项目在IPO没多久后,市值一泻千里。事后从回报的角度来看,基金A出老股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而B机构陷入了被LP催促退出,最后直接给LP分股的处境。但还是那句话,这取决于各家机构的策略和判断,而且要一事一议的去看。

具体到老股交易,现在正是一个“非共识时刻”。或者说,要出老股,就应该在这种时刻。

现在大家都正在观望TikTok事件的走势,转折或许很快出现。一旦TikTok解封,小红书老股没必要接盘,就会成为一个共识。那时小红书老股还叫不叫得上价,有多少买家愿意买单,就要打个大问号了。

关于老股交易的话题,探讨的空间其实远不止小红书这几个项目。

国内的S交易市场一直呈现很鲜明的割裂感。作为IPO之外、为数不多的的退出手段,S交易在过去两年被寄予厚望,是所有GP共识的潜在退出工具。但“表面热闹”掩盖不了的事实是,S交易的成交量远远低于预期。

不止一位S基金投资人透露,过去一年,出于资产普遍缩水、估值难以弥合、买卖方难以匹配等因素,S基金二手份额的实际成交量“惨淡”,很可能只有2023年一半左右。

反而“老股”热度不断走高。最近在和多家GP、LP的交流中发现,买老股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策略。

一方面,近几年新增的优质项目数量减少,从存量市场挖掘好资产是个更可行的操作。另一方面,老股意味着更低的风险和一定流动性,与市场玩家普遍保守的偏好更形成适配。

另一出乎意料在于,老股的交易热点不止局限在上文提到的成熟期、大家伙的明星项目,二级大宗,甚至尚在成长期的科技企业同样是老股市场的香饽饽。据了解,某家机器人独角兽在老股市场的人气甚至不亚于小红书。

针对这一市场现象,我会在近期做一篇选题进行专门探讨,敬请各位关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4273.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19日 上午11:05
下一篇 2025年1月19日 上午11:05

相关推荐

  • 北斗系统全面融入11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全球导航新里程碑

    北斗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不仅在国内实现了广泛应用,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合作潜力。据最新消息,北斗系统已全面进入联合国认可的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包括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领域。这一突破标志着北斗系统从区域性应用迈向全球化服务的关键一步,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具体来看,北斗系统成功融入多个国际标准体系的背后,是其…

    2025年5月18日
    5700
  • DeepSeek,“朋友圈”爆了

    AI圈的当红辣子鸡,已经引发了厂传厂“交友”的现象级表现。  国内,云厂商跑得最快。  2月1日,华为云就打响第一枪,随后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京东云、联通云等主流云平台也相继宣布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  同期,DeepSeek的这股“接入热”还蔓延到了各大芯片厂商、应用端企业,呈现出“提速”态势。  短短一周内,不仅海光信息、摩尔线程等芯片厂…

    2025年2月7日
    7700
  • 裕太微重磅发布国产自研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

    【裕太微重磅发布国产自研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27日讯,4月25日,裕太微电子于上海车展重磅发布了最新产品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YT99系列,并一举荣获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颁发的“年度汽车产业链突破奖”。该系列产品是裕太微电子自主研发的8/11端口车规级TSN Switch芯片。YT99系列具有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易于扩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相对…

    2025年4月27日
    6400
  • 投资人不等IPO,开始搞BD了

    过去两年,投资圈曾流行过这么一个段子。说一家投资机构内部也有所谓的行业鄙视链,链条的最底层,就是生物医药。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侧面说明了医药投资人的尴尬现状。在过往交流中,不少医药投资人都对我表达过来自工作的焦虑,“退出无门”和“只看不投”已经成了常态。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这些曾经“躺平”的投资人似乎找到了新动力。 “很多VC大佬都去做BD了,做成一个BD…

    2025年2月4日
    10600
  • 深圳设立50亿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助推行业发展

    近日,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正式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总规模达到50亿元。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深圳在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全国范围内相关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范例。 从出资结构来看,该基金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等政府背景资金主导,并联合深创投、深重投等专业投资机构共同管理。这种“政府+市场”的合…

    2025年5月13日
    6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