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机器人半马冠军“输血造骨”?|聚焦

4月22日讯(记者 吴旭光 余佳欣 黄修眉)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使得市场对于相关产业链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截至4月21日收盘,福莱新材、京城股份涨停,震裕科技涨超10%;奥比中光、鸣志电器等涨幅靠前。

在近日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上,天工队的“天工Ultra”最终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天工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下称“国创中心”)CTO唐剑表示,天工2.0机器人即将发售,将实现小批量量产和应用。

市场普遍认为,这场赛事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

记者通过梳理天工机器人产业链发现,其合作网络覆盖了A股市场中多个关键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优必选、奥比中光、绿的谐波、领益智造等企业,涉及核心技术研发、零部件供应及场景应用等环节。

▍“天工”夺冠 涉及这些产业链上市公司

这些“出圈”的人形机器人赛事背后,有不少A股公司的身影。

比如,天工Ultra由国创中心研发,2023年底,优必选作为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与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10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联合组建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4月21日晚间,优必选通过官微宣布,将在北京亦庄成立行者天工机器人全资子公司,负责行者(Walker)系列、天工系列及天工行者(科研教育版)等系列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及全球销售。这意味着,其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再进一步。

这是继3月12日优必选和创新中心联合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天工行者(小K注:定价29.9万元起,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内的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之后的又一重磅举措。

优必选方面对记者介绍,现阶段,该公司在机器人领域主要聚焦的三大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

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奥比中光,为天工机器人提供传感器与感知系统。

奥比中光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该公司给天工人形机器人提供的产品是3D视觉传感器,即3D录像机,确保天工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全面感知周围环境。

记者通过查阅国创中心官网注意到,奥比中光在机器人头部、胸部、腰部和后背各配置了一个3D录像机。其中,头部配置的是奥比中光335产品,其余部位配置的是奥比中光335L产品。“这种配置不仅能探测前方一定角度区域内的障碍物,还能有效感知后方和脚下的障碍物信息,从而提高机器人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运行安全性。”据国创中心官网介绍。

绿的谐波作为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其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部位。

一位接近绿的谐波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的谐波减速器已为天工机器人提供谐波减速器产品。“该公司相关产品的年产能达到几十万套,能满足下游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量产需求,同时绿的谐波也为智元机器人等提供相关适配服务。”

有市场消息称,另一家小米生态链上市企业,领益智造近期已与国创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伺服电机、减速器等硬件服务,并开放工业场景供机器人测试,双方将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协同。

对于上述传闻,记者向领益智造方面求证,其董秘办人士表示,“领益智造确实已与国创中心有合作。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后,领益智造将为其提供优质的硬件服务,并为国创中心开放机器人应用场景,供机器人开展场景化训练与测试、通用数据集建立等用途。”

▍人形机器人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

近年来,在政策加持下,人形机器人赛道密集迎来利好。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进展不断,正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

回看此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参与人形机器人半马的20支队伍里,最后完赛的只有6支队伍,完赛率30%。而这也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争议。

作为本次比赛的冠军得主,国创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天工Ultra”后续还需要重点解决机器本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关节发热等问题。

以“亦马当先”为队名的BoosterT1机器人也参加了本次比赛。其产品负责人张凯表示,“这不仅是展示的平台,也是学习的平台,人形机器人将在真实环境中接受考验,我们也能从中了解到自身的技术短板,驱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半马受到多方广泛关注。赛事结束后,引发了人形机器人的表现是“翻车”还是行业进步的讨论。目前行业尚处于量产化初期,现场暴露的问题亦将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高工机器人研究所长卢瀚宸向记者分析表示,比赛中部分机器人出现摔倒、关节过热、步态失衡等问题,反映出人形机器人不管是硬件方案和软件技术路线,都还有诸多功课需要补足。

卢瀚宸举例称,人形机器人硬件方面,高功率密度关节与散热技术将是未来重点迭代、发力的方向之一,如:研发液冷/相变散热一体化关节,结合轻量化复合材料,提升连续运动耐久性;此外,足部的仿生优化是可关注的思路之一,通过引入柔性传感器阵列与可变刚度足底设计,增强地形适应性。

记者注意到,当前,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据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数量将达6.48亿台。

不过,现阶段,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跑”到真实的道路环境中,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有挑战。

某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研发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人形机器人大多谈不上真正的量产,量产的前提是能执行有价值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攻克‘大脑’这一核心器件。此外,触觉对于人形机器人也是相对需要攻克的器件问题。”

前述奥比中光证券部人士表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软硬件暴露出一些问题,属于正常现象。但并不妨碍人形机器人未来拥有广阔的的市场前景。

据其举例称,在民用品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具有替代工业机器人和终端执行器的潜力,特别是在操作精细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创板日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1463.html

(0)
科创板日报的头像科创板日报
上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1:01
下一篇 2025年4月22日 下午1:01

相关推荐

  • 只招1%的天才,这家中国公司让硅谷难安

    OpenAI的最强对手出现了,这一次来自中国。 2025年一开年就火遍全球的DeepSeek(深度求索),1月20日晚上演了一场“偷袭珍珠港”——发布推理模型 DeepSeek-R1 正式版,同步开源模型权重,并允许用户利用模型输出、通过模型蒸馏等方式训练其他模型。这款大模型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 R1版本的推…

    2025年1月26日
    7900
  • 净利连续第二年下滑 聚乳酸龙头迎战行业环境困局

    4月15日讯(记者 徐红 实习记者 徐叶)14日晚间,国内聚乳酸(PLA)行业龙头海正生材(688203.SH)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12.2%,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盈利能力却延续了上一年的下降趋势。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50.46万元,同比下滑18.47%;扣非净利润3122…

    2025年4月15日
    3800
  • 南京,一个C+轮要上IPO了

    随着双抗赛道成为全球创新药行业的新热点,跨国药企们纷纷“扫货”。2024年,关于双抗/三抗药物的大额BD交易,已远超过去三年中的任一年。  其中一笔就发生在2024年11月。维立志博与风险投资公司Aditum Bio就CD19xBCMAxCD3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抗体LBL-051达成NewCo合作,总价值高达6.14亿美元。 也是在前后脚时间,维立志博就向…

    2025年1月19日
    5800
  • 鸿擎科技完成 3 亿元 A2 轮融资

    近日,鸿擎科技完成3亿元A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老股东昆仑资本、京国投基金、广数越秀基金、云致基金投资。 鸿擎科技专注于低轨宽带互联网通信卫星业务,致力于为国内外主要星座运营商提供卫星制造到星座组网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唯一拥有星箭协同能力的公司,鸿擎科技建立了高水平的整星设计、集成制造及交付能力。鸿擎科技坚持卫星重要核心单机分系统自研,保障关键技术的…

    2025年1月24日
    6400
  • 10亿基金落地,这座中部城市打响了人形机器人第一枪

    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公认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非人形机器人莫属。 进入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落地更是骤然提速,投行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股市上机器人概念持续走热,各大城市则纷纷出台文件,喊出要“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高地”的口号。 在这一派热闹气氛中,一座看似普通的中部城市,已经完成了抢跑。 近日,江西赣州市与来自上海的知名PE黄浦江资本合作…

    2025年1月24日
    6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