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家日用品出口企业负责人透露,部分美国客户已重新下单,价格仍按加征关税前的标准执行,且所有新增关税成本由美方自行承担。这一现象背后,是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下,美国零售巨头与供应链现实的激烈碰撞。
2025年3月起,美国对华关税从10%飙升至145%,导致中美货运集装箱预订量暴跌60%,沃尔玛等企业一度暂停中国订单。然而,供应链断裂的危机迅速显现——洛杉矶港口中国货轮减少33%,美国超市货架空置率高达30%,玩具、日用品等品类告急。4月21日,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的CEO紧急赴白宫与特朗普会面,直言“两周后货架将空”,迫使政策转向。
尽管美国政府鼓吹“脱钩”,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与成本优势仍难以撼动。以沃尔玛为例,其六成进口商品依赖中国,而越南、印度工厂的质检合格率低、交货周期长,甚至模具仍需从中国采购。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滕警告,若供应链持续中断,2025年美国或陷入经济衰退。
中期选举临近,物价飙升直接冲击选民情绪。沃尔玛CEO警告,若供应链断裂,59%摇摆州选民可能因通胀反对特朗普。与此同时,美国企业自行消化关税将导致利润率暴跌,转嫁成本则面临消费者流失风险,最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光伏到机电产品,中国产业链的成熟度远超他国。例如,苹果在印度产能仅占全球15%,且核心零部件仍依赖中国。江苏某文具厂商坦言,美国客户尝试寻找替代供应商未果,最终只能回头合作。
美国关税政策旨在打击中国,却让本国企业与消费者买单。有网友称“中国供应链教美国做人”,有质疑者则担忧“长期依赖单一市场风险仍在”。
专家指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产业链,但“中国制造”已从“成本洼地”升级为“技术高地”,尤其在新能源、高端装备领域占据主导。正如中国光伏产业在遭遇美国3500%关税后,仍通过技术升级与全球布局实现突围,此次事件再次证明,单边制裁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恢复发货并非全面覆盖所有产品。部分出口商表示,仅限于节庆款式的产品恢复供货,而日常款式订单仍被取消。有部分中国供应商反映,美国客户仍试图压价分摊成本,例如江苏某服饰企业被要求降价30%,导致“做一件亏一件”。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加速市场多元化、技术升级与低碳转型,将成为抵御外部风险的核心策略。而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购物车中的“关税印记”或许将长期存在,成为这场“没有赢家”的贸易战最直观的记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