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山东省职教高考当天,一场发生在赶考途中的生死救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学生姜昭鹏和同学乘坐网约车前往考场时,同行的一名同学突发心梗并心脏骤停。危急时刻,姜昭鹏果断采取急救措施,并与网约车司机王涛合力将病重的同学送医救治。因抢救及时,该考生恢复了心跳,而姜昭鹏却因迟到错过了当天的语文考试。
事件还原从一段平静的赶考旅程开始。原本有说有笑的车厢内,突然传来一声异响——发病同学倒向姜昭鹏。起初,他以为只是疲劳所致,但当发现对方出现异常呼吸并踹击座椅后,姜昭鹏迅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他第一时间掐住人中观察状况,随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与此同时,网约车司机王涛一边安抚其他乘客情绪,一边联系交警说明紧急情况,为争取时间开辟绿色通道。
在烟台山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赵承看来,这是一场典型的“黄金5分钟”生命争夺战。“心肺复苏的前5分钟是决定患者生存几率的关键时期,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就会下降7%-10%。”根据医学数据统计,若无现场急救干预,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接近95%。而姜昭鹏的专业施救无疑为后续医院抢救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在多方协作下,发病同学成功恢复心跳,转危为安。
然而,这场争分夺秒的救援也给姜昭鹏带来了遗憾。由于耽误时间过长,他未能按时抵达考场,错失今年升学的机会。面对镜头,他坦言:“如果没有考上,我打算再努力学一年。生命只有一次,但考试可以重来,所以我做这个事情并不后悔。”朴实的话语背后,彰显出一位年轻人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此次事件中,除了姜昭鹏的冷静应对外,网约车司机王涛的表现同样值得称道。他将原本需要15分钟的路程压缩至7分钟,全程保持高度专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社会责任感。正如他自己所言,“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
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勇敢与智慧,也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生命教育素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80%以上发生在院外。如果更多人具备基本急救技能,类似悲剧或将大幅减少。姜昭鹏的事迹提醒我们,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同时,他的选择也让公众重新思考: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生命发生冲突时,究竟该如何取舍?
或许,答案早已写在这位普通大学生的行动之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P2P观察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