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措施,以优化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其中,试点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业务成为一大亮点: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从通常的60%左右提高至80%,贷款期限也从一般不超过5年延长至10年。这一政策调整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的高度重视,更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灵活、更长期的资金保障。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科技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实现技术整合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并购交易金额较大且周期较长,许多科技企业在寻求并购融资时往往面临资金短缺或成本过高的困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科技行业并购交易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但因融资限制而被迫中止或缩减规模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某知名芯片设计公司曾计划收购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企业,但由于无法获得足够长周期的大额贷款,最终不得不放弃部分关键资产的购买,错失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此次政策调整正是针对此类痛点问题的精准施策。将贷款比例提升至80%,意味着企业只需自筹20%的资金即可完成并购,大幅降低了前期资本压力;而贷款期限延长到10年,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来消化并购成本并实现协同效应。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长期发展路径。
此外,政策还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并探索适合科技创新特点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例如,在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科技支行,可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同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则进一步激发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减少了其因风险顾虑而拒绝优质项目的情况发生。
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新政策有望显著改善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更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并购活动落地。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一家初创型基因编辑技术公司可能通过并购另一家拥有成熟临床试验平台的企业,迅速补齐自身短板,从而更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类似的场景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半导体制造工艺升级等领域,都将成为政策红利释放的重点受益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点选择的部分商业银行和城市也将成为观察政策效果的重要窗口。未来,随着试点经验的逐步推广,预计将有更多科技企业从中获益,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不仅是对单一企业发展的支持,更是对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赋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证券时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