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青岛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发展举措,加速布局数字产业新赛道。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数字青岛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将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超前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这一规划不仅彰显了青岛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城市未来的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
根据方案,青岛计划通过构建“10+1”创新型产业布局,打造数字产业领域的梯次培育体系。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被置于核心位置,这与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趋势高度契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超过60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而青岛选择在此时加码这些领域,无疑是在为未来抢占技术高地奠定基础。
同时,方案中提到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则体现了青岛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相关产业链正在成为各国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00亿美元。而青岛此次提出突破发展该领域,既是对国家“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对自身制造业优势的有效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还特别强调了对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尤其是太赫兹技术和海洋电子信息两大方向。太赫兹技术因其在通信、医疗、安检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技术”。目前,全球范围内对该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潜在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而作为一座滨海城市,青岛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的探索则更具地域特色。从深海探测设备到智慧港口建设,青岛正试图借助海洋资源优势,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顺利实现,青岛还将支持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省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并推动中国软件名城高水平发展。此外,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于300家。这一目标的背后,是青岛希望通过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例如,近年来崛起的一批本土软件企业,不仅填补了国内某些关键技术空白,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类似的企业将在青岛这片沃土上不断涌现。
总体来看,《数字青岛2025年行动方案》的出台,不仅是青岛对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更是其面向未来的一次重要布局。通过优先发展先导产业、突破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青岛正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数字产业生态。而这一体系的成功落地,不仅将助力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国际金融报,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