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每日幸运签#
最近,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让欧洲盟友陷入集体困惑。5月初,特朗普先是高调宣称“可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随后又呼吁“乌克兰停火30天”,甚至暗示“制裁是控制协议执行的手段”。然而,截至5月17日,这些威胁始终停留在社交媒体和口头警告阶段,迟迟未见行动。据彭博社报道,欧洲官员对特朗普未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感到失望和困惑。
这场风波的核心,源于俄乌冲突的长期僵局。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与欧洲一直以制裁为工具向俄罗斯施压。然而,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后,其立场却显得反复无常。例如,今年4月,他一边声称“俄乌接近达成协议”,一边又突然指责俄罗斯“敷衍和谈”,扬言要实施银行制裁和二级制裁。到了5月初,他甚至提出“停火30天”的临时方案,试图以此换取俄罗斯让步,但最终既未推动实质性谈判,也未兑现制裁威胁。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让欧洲倍感焦虑。三年来,欧洲为支持乌克兰付出了高昂代价: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压力加剧、国防开支暴涨,甚至内部团结也因对俄态度分歧而屡受冲击。如今,欧洲一边咬牙维持对俄高压制裁,一边却发现美国这位“带头大哥”似乎打起了退堂鼓。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的犹豫不决背后,是美欧在俄乌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对欧洲而言,乌克兰危机直接威胁其地缘安全,因此主张通过持续制裁削弱俄罗斯战力。但特朗普的考量更偏向国内政治:兑现“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转移选民对中东局势的关注,甚至为2028年连任铺路。一名欧洲外交官吐槽:“特朗普的乌克兰政策像在菜市场砍价——先喊高价,再试探底线,最后可能突然甩手走人。”
此外,美国国会与白宫的角力也加剧了政策混乱。尽管国会两党多次推动对俄制裁法案,但特朗普曾多次抱怨这些措施“限制其权力”,甚至私下称制裁“损害美国商业利益”。这种矛盾在5月初尤为明显:国会鹰派议员催促特朗普“立即行动”,而白宫则以“等待谈判结果”为由拖延。
有网友讽刺:“特朗普的制裁威胁就像天气预报——听着吓人,实际未必下雨。” 也有人认为欧洲“自作自受”:“当初跟着美国制裁俄罗斯,现在被能源危机反噬,怪谁?”4更尖锐的评论直指西方阵营裂痕:“美国忙着算计选票,欧洲困在战争泥潭,乌克兰成了最大的输家。”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摇摆可能助长俄罗斯的战略耐心。俄军近期在乌东战场稳步推进,完全控制库尔斯克地区后,谈判筹码进一步增加。一名北约匿名军官坦言:“战场优势让普京无需急于妥协,而特朗普的拖延恰恰给了俄罗斯巩固战果的时间。”
与此同时,欧洲的挫败感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欧盟计划动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为乌军购买武器,并加大对无人机生产的投入。但这种“自力更生”的尝试面临现实困境:若美国不配合,单边制裁效果有限;而若与俄罗斯彻底脱钩,欧洲经济将承受更大冲击。
眼下,欧洲最担心的不是特朗普“做不做”,而是“何时做”和“怎么做”。若美国最终放弃制裁,欧盟恐难独自维持对俄高压;但若特朗普突然“来真的”,又可能打乱欧洲的能源转型计划。正如一名德国官员所说:“我们像在等第二只靴子落地——不知道它会不会掉,更怕它掉下来砸到自己的脚。”
这场风波暴露出西方联盟的脆弱性:当共同敌人不再足以弥合利益分歧时,所谓的“团结”便成了易碎的玻璃。而乌克兰民众的苦难,仍在战争的齿轮下无声流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