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科技近期的一则公告引发了市场关注。公司计划以2990万元自有资金,认购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之星”)发行的92.34万股股份,每股价格为32.38元。投资完成后,长阳科技将持有惠之星1.83%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惠之星5%以上股东金亚东同时也是长阳科技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尽管如此,长阳科技董秘办人士表示,由于金亚东在惠之星的持股比例仅为9.41%,未达到控股或实际控制水平,因此这笔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此次投资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化长阳科技在CPI膜材产业链下游的布局。长阳科技明确表示,与惠之星的合作符合公司在CPI领域的业务发展需求,双方将共同推进CPI及PET功能性膜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规模化应用上。从产业链角度看,惠之星作为长阳科技的下游客户,其主营的CPI薄膜材料需要采购长阳科技的CPI和PET基膜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处理,最终应用于终端产品中。这种上下游协同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的技术研发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巩固长阳科技在功能性膜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
长阳科技近年来一直在拓展其主营业务范围。除了核心收入来源反射膜外,公司近期开始布局CPI基膜材料领域。目前,相关产品正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长阳科技2024年的财务表现并不理想。公司实现营收13.36亿元,同比增长6.62%,但归母净利润却由盈转亏,录得-0.2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下降至-0.49亿元,同比下降186.00%。其中,核心产品反射膜虽然收入占比最高,达9.60亿元,但毛利率较上年下降了2.50个百分点至35.13%,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标的公司惠之星也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惠之星专注于光学硬化膜等功能性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涵盖CPI、TAC和PET等多种功能性膜材料。从财务数据来看,惠之星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2.62亿元和3.30亿元,但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1739.14万元和2145.12万元。此外,惠之星最近一次增资发生在2021年5月,当时的认购单价为32.38元/份注册资本,投后估值为15.65亿元,与本次长阳科技的认购价格一致。
然而,惠之星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成为一大隐忧。根据公告,惠之星2024年度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8.95%。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客户结构未能优化或现有主要客户的需求放缓,惠之星的营收规模可能出现波动,进而对其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此外,惠之星供应商集中度同样较高,2024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达68.30%。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链模式可能增加惠之星在原材料供应方面的风险。
综合来看,长阳科技此次投资惠之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更是一次战略性布局。通过与惠之星的深度合作,长阳科技有望进一步强化其在CPI膜材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然而,惠之星较高的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持续关注长阳科技在CPI基膜材料领域的进展,以及惠之星在市场拓展和供应链优化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评估此次投资的长期价值。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品牌头条,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3767.html